没有账号?| 马上注册
业绩倒逼公募“洗牌”:绩差基金经理离任 “奔私”老将回归

vivian125 2024/7/14 4:14:42 2838 0


市场持续震荡调整,公募产品的业绩面临挑战,行业的竞争加剧,部分从业人员面临“洗牌”。
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,部分绩差基金经理转岗,更有甚者直接离职;此外,部分在管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也出现离任的情形。
产品业绩不佳,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,有少数曾经“奔私”的老将却宣布回归。业内人士认为,“优胜劣汰”有助于行业向前发展。
绩差基金经理离职
近日公开披露信息显示,多位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在公司内部转岗。
7月11日,鑫元基金周颖卸任鑫元专精特新混合、鑫元行业轮动混合的基金经理职务。目前,他已无在管基金,公告显示,他将转任公司其他岗位。周颖管理鑫元专精特新混合近两年,任职期间该基金A类份额回报为-55.53%;管理鑫元行业轮动混合2年又230天,任职期间该基金A类份额回报为-47.94%。
此前7月3日,新华基金公告于航卸任新华丰利债券基金、新华安享多裕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职务,公告显示,不再担任基金经理后,他将转岗为基金经理助理。他任职新华安享多裕定开混合基金经理的1年又204天期间,该基金回报为-41.42%;任职新华丰利债券基金经理的1年又204天期间,该基金A类份额回报为7.61%。
另外,6月22日,东吴基金经理丁戈卸任东吴新经济、东吴阿尔法的基金经理职务,转任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。丁戈担任这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的时间约两年半,他任职期间,东吴新经济回报为-69.16%,东吴阿尔法回报为-53.69%。
无独有偶。东吴安享量化灵活配置、东吴安盈量化灵活配置当日也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,增聘谭菁为新任基金经理,原基金经理王瑞同样因工作调整原因离任,后续转任公司行业研究员。
与丁戈一样,王瑞也是从研究员做起,从业经历15年,曾任职中泰证券研究员、上海华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助理,于2020年8月加入东吴基金,之后担任了两年时间的投资经理职务。在2023年1月、4月,王瑞相继担任起前述两只产品基金经理职务。
东吴基金表示,业绩不佳是上述两人卸任的主要原因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王瑞管理的两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4亿元,其中东吴安盈量化规模为3.47亿元,东吴安享量化仅0.61亿元,其中,前者任职回报为-14%,位居同类产品前50%,后者任职回报亏损超50%,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后。
也有部分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选择离职。
7月12日,国金自主创新混合、国金鑫悦经济新动能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,陈恬卸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,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,无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安排。陈恬担任国金鑫悦经济新动能基金经理职务的时间约为三年,任职期间该基金A类份额回报为-33.17%;他担任国金自主创新混合基金经理职务的时间近两年,任职期间该基金A类份额回报为-30.35%。
除了绩差基金外,还有部分在管规模较小的基金经理近期也提出离职。
7月6日,王曼卸任中金稳健增长混合的基金经理职位。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,离任后她已无在管基金,且无转任公司其他岗位的安排。今年一季度末她的管理规模仅为0.39亿。但王曼近期业绩表现相对靠前,她管理的中金稳健增长混合在今年一季度回报为3.20%,2023年回报为-2.71%,均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20%。
4月初,苏文杰也卸任所管理产品基金经理职务,截至2023年底,苏文杰的总管理规模为7.68亿。业绩方面,根据同花顺数据,截至3月23日(苏文杰卸任嘉实资源精选时),苏文杰管理的嘉实资源精选A近三年收益为17.39%,在全市场984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29。截至4月9日,他管理的嘉实碳中和主题混合今年以来收益为12.88%,在4143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四位;近一年收益为5.72%,在367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47。
“奔私”老将回归
有人离职,有人回归。
西部利得基金近日发布公告,宣布董伟炜被增聘为西部利得新动向的基金经理,并将同时担任公司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。这是公募投资人士回流的最新案例。
董伟炜曾任光大保德信基金基金经理,于2020年11月离任后,加盟汇华理财担任权益配置总监。他被誉为“Alpha猎手”,投资中遵循增强GARP策略进行选股,寻求在合理估值下实现公司成长。
此外,一个月前,前鹏华基金研究员赵乃凡在“奔私”数年后选择回归“老东家”,被增聘鹏华致远成长基金经理。无独有偶,知名基金经理王垠也在“奔私”半年后重返招商基金。公开信息显示,王垠2017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招商基金任职,去年5月至11月在北京源峰私募基金工作,之后再度加入招商基金,并于近日重新管理其之前管理的一只产品。
2010年的股基冠军孙建波同样在“奔私”十年后,于去年9月重返公募,新东家敲定格林基金,并于去年底出任公司副总经理。同样在去年,孙晔伟出任长安基金总经理和李道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等,均是人才回流公募的代表性案例。
一位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和前些年不同,当下公募行业更注重“平台化”发展,从私募回流的基金经理们,即使曾经有着耀眼的成绩,但仍可能需要重新适应公司文化。但总体而言,“优胜劣汰”有助于行业向前发展。
(文章来源:第一财经)